天博综合近日,韶关南雄市拿出线年春节期间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雄州街道及主田、珠玑镇等8个镇(街道)进行奖励,以此激励该市各镇(街道)进一步创新环卫工作方式方法,激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
平时常态化管理,重点节假日强化保洁,如今的南雄市已做到常态化和动态化保洁相结合,确保了收运和保洁工作高效有序,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据统计,该市18个镇(街道),已全面完成了“一县一场、一镇一站、天博综合一村一点”的设施建设,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50.2%,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96%的自然村达到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常态化。
南雄市坚持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党员包干联户制度,即每位基层党员根据“就近、就亲”原则,定期走访,负责联系6—8户家庭,实行“门牌号+责任单、党员+农户”的模式,指导规范农户日常行为,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垃圾入桶践行健康文明生活,同时督促辖区内村庄保洁员保洁作业质量,当好“六员”(卫生宣传员、指导员、天博综合监督员、组织者、联络员、文明劝导员)。天博综合
“除了引导村民,督查保洁工作,我们党员干部每周都要深入到包片负责的村进行一次大扫除,以实际行动带着老百姓一起干。”主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市各镇(街)均已开展党员包户工作并制度上墙,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理事会的配合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族老乡贤作用,各镇(街)创建了两个党员包户重点示范村,带动全体村民积极投身村庄保洁及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
“现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强了,再也不乱扔废品了,天博综合都自觉把废品交到这里来,每天我们都要接受几十件……”珠玑镇角湾村妇女主任郑春凤说,设立绿色兑换点,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真正做到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
目前,南雄市已设两个绿色兑换点,经过前期的运行,村民分类垃圾逐渐变为习惯,减量工作初显成效。同时,该市将珠玑镇槐花村、水口镇沙头村和湖口三水村设为垃圾分类示范点,配备“易腐烂”“不可腐烂”二合一分类垃圾桶,并设立镇级有害垃圾回收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探索示范点打造,实行生活垃圾总量控制,促进源头减量管理。
此外,该市还重点推进澜河镇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示范镇创建工作,在澜河镇建设一个小型生活垃圾热解装置,完善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减少运输成本和垃圾卫生填埋总量。
“通过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爱护环境、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增强,整个农村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努力,南雄市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实现了环卫市场化运营管理,建立起了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收集、村保洁集中、北控清运(圩镇保洁)、市无害化集中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完善了村庄保洁队伍建设,组建了951名村级保洁员队伍,实现了农村保洁常态化;配套了较为完善的环卫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共布置360铁桶6800个,240塑料桶7960个,40升用户型垃圾分类桶150个,基本满足农户日常需求;投资建设的15个镇级填埋场,已基本投入使用。
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补齐乡村卫生保洁工作短板,加快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天博综合和和美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南雄各镇(街)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保洁工具,健全保洁员队伍。一年来,黄坑、主田、全安、邓坊、乌迳等镇和雄州街道陆续召开了村级常态化保洁工作推进会,举行了保洁车辆、工具、服装等物资发放仪式,按照标准不断完善保洁队伍建设,真正做到镇村全域覆盖的保洁模式,助推干净整洁美丽乡村建设。